送友人归

送友人归朗读

年高雪满簪,唤渡浙江浔。

花落一杯酒,月明千里心。

凤凰身宇宙,麋鹿性山林。

别后空回首,冥冥烟树深。

译文

您鬓发如雪,年事已高,呼唤渡船,在烟水迷离的浙江之滨。

正值落花时节。我们举杯惜别,别后看明月朗照,千里同心。

您像凤凰,志在腾身浩渺的太空;我似麇鹿,生性喜爱幽静的山林。

分手后我徒然回头远望。却只见幽暗的丛林笼罩着烟云。

注释

1、雪满簪(zān):即满头白发。簪:古人用以绾结长发的物件。

2、浙江:水名,此指钱塘江。浔(xún):水边。

3、花落:指暮春时节。

4、凤凰:传说中鸟名,品性高洁。身宇宙:即凤举,意举止高尚。

5、麋鹿:俗称四不像,是中国传统中神奇吉祥的物种。古人将麋鹿换角当作万物复苏、四季更替的标志,甚至还用糜鹿角来占卜凶吉。

6、冥冥:昏暗朦胧的样子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张学文评著.离梦别魂 历代送别诗词大观:长征出版社,2007.1:第344页

2、赵祖堃等选注.宋诗三百首:新疆青少年出版社,2007.03:第179页

送友人归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。作者在暮春的某一个傍晚,送别一位年事已高志同道合的朋友,此别后,恐怕永无相见之日。于是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十分沉重和迷乱的心情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乐云主编.唐宋诗鉴赏全典:崇文书局,2011.11:第1238页

2、赵祖堃等选注.宋诗三百首:新疆青少年出版社,2007.03:第179页

  首联切合题目,写友人的形象和送别地点友人年事已高,满头如的白发,是一位皤然老叟。友人归去,取道水路,送行的地点是在浙江边,这两句各自构成一幅简单的画面,迎飘拂的白发和烟水迷离的江面互相映衬,显出一种悲凉的气氛。

  颔联作为首联的补充,点明送别的时节和情景,暮春时节,群芳凋零。飞,红消香断,诗人本已感慨丛生,更何况在此落时节,友人要千里归去。与友人就此握别,何日重逢,能否再见,均未可卜,此情此景,令人黯然神伤。只有这临别的一杯酒,也许能略壮行色,并可将恼人的离愁别绪冲淡些。对句即从眼前实景推开一层,虚写抒情,是劝慰朋友,也聊以自慰,不要为别离过分感伤,虽相隔千里。也可以共享皎洁的月光。语出谢庄《月赋》:“美人迈兮音尘阙,隔千里兮共明月。”与苏轼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同意。一二两联多系实写,故颈联纯从虚处着笔,避免了文情的板滞。这一联以两个精整的对句,写友人、也是自己的抱负和志趣。诗人送别友人是谁,这位友人性格节操以及千里归去的缘由,一二联均阚而未提,但从作者送别的深情厚谊,隐然可见这位朋友高尚人格。这两句便点明友人此行是归隐林,因而可以推测这首诗写作的时间当在宋亡以后。上句以《庄子》中背负青天高飞九万里的大鹏来比友人放情江海作逍遥游。下句以林麋鹿喻友人的疏野之性。两句既是赞友人,也是自喻。但是郑思肖系心家国,就在元兵已南下,南宋王朝濒临绝境之际,还以极大的义愤,叩阍上书太后、幼主(恭宗),激昂慷慨。所以他与友人此时的离世高蹈,决不是性喜林,而是表现了决不向新朝俯首的气节。

  尾联勒回,关合“送别”,在友人的归帆渐远渐隐之际,回眸凝望,只有烟雾萦绕的林木,昏黑幽暗,深不可测。“冥冥烟树深”,是写景,也暗示作者在易代之际心情的沉重和迷乱。这是诗中写景之句,富于象征性。它深化了诗的意境,余音不尽,具唱叹之致。

郑思肖

郑思肖(1241~1318)宋末诗人、画家,连江(今属福建)人。原名不详,宋亡后改名思肖,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。字忆翁,表示不忘故国;号所南,日常坐卧,要向南背北。亦自称菊山后人、景定诗人、三外野人、三外老夫等。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。元军南侵时,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,未被采纳。后客居吴下,寄食报国寺。郑思肖擅长作墨兰,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,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。有诗集《心史》、《郑所南先生文集》、《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》等。 ...

郑思肖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王慎中

往岁荣持节,济水照断金。事乖成泛梗,景是触沾襟。

梁狱书难达,湘流赋易沉。衔恩将得罪,均是表同心。

()

太原公子方隶军,药师却渡黄河津。津头萧萧风雪暮,亦是寻常行路人。

惊龙怒虎易形似,难画英雄当此际。常山太华隐欲动,千尺光芒垂至地。

()

北固多陈迹,东山复盛游。铙声发大道,草色引行驺。
此地何时有,长江自古流。频随公府步,南客寄徐州。

()

泉声山色古今同,师去尤能继若翁。临别自惭无可赠,一枝聊为助清风。

()

函端舍利发,知尔不成空。老眼粗能辨,僧翻未易终。

真文玄奘熟,梵字苑咸工。大类群龙藏,收来一钵中。

()

学行何必过邯郸,匍匐归来指谩弹。

万事不如安分好,人心何事险於滩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