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

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朗读

峡口大漠南,横绝界中国。

丛石何纷纠,赤山复翕赩。

远望多众容,逼之无异色。

崔崒乍孤断,逶迤屡回直。

信关胡马冲,亦距汉边塞。

岂依河山险,将顺休明德。

物壮诚有衰,势雄良易极。

逦迤忽而尽,泱漭平不息。

之子黄金躯,如何此荒域。

云台盛多士,待君丹墀侧。

  意为:峡口位于辽阔大漠的南边,横跨塞北,是中原和夷狄的分界线。上乱石杂生,怪石嶙峋,但小坡上却葱葱郁郁,草木繁茂。起首四句,描写峡口的位置、总体面貌。“大漠”二字,写出了边地的空旷辽阔,而“横绝”二字则写出了峡口横亘绵延且雄奇险峻状,起笔不凡。上虽然乱石穿空,却也林木葱茏,荒凉景象中亦有一些绿色,让人眼前一亮。

  意为:远望形千姿百态,近看全毫无异色。势雄奇险峻,孤峰耸立;体逶迤绵延,曲折往复。此四句继续描绘峡口的特征,先从远近两个角度状的形状和颜色,继而的雄峭及走势。“崔崒”二句写得极有气势,为后面评价峡口的险要做好铺垫,设下伏笔。句中“乍”、“断”二字,用得极为精妙。“乍”,意即突然。把纵横跌宕的势写活了;而一个“断”字,则活灵活现地突出了断崖峭壁、奇险突兀的景状,令人拍案叫绝。

  意为:峡口一带确实是胡人驱入侵的要道,也是中原防拒西北各族的要塞。然而川之险不足以凭依,将士顺服、政治清明才更为重要。天地万物,都盛极而衰,强极则必弱,亦如这势之循环往复。此六句写穿越峡口时的所思所感,认为川的险要不足依凭,只有清明的政治才是固国的根本。“信关”二句,承上启下。“岂依”二句,化用孟子和吴起语,可谓全篇之警策。“河险”三字,极具概括力,涵括了前面极力铺写的峡口之险。以河之险作对比,更映衬了“休明德”的重要。“物壮”二句,继续用典,化用老子和司迁语,从前面评判安邦治国之策转而感慨人生事理,语意更进一层,别开洞天,景象更壮,让人思绪万千。

  意为:势连绵起伏,消失在辽远的天边尽头;大漠空旷平坦,却变动不息,面对如此广袤无垠的苍凉背景,不禁让人心潮起伏,思索这天地万物的事理和人生际遇。

  意为:二位身尊体贵,乃黄金之躯,为何置身于这荒凉塞外?那京都云台宫中,有着多少饱学之士,排在皇宫红色的台阶侧,恭候着圣上的来临、赏用,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如何去为朝廷排除边患?乔知之等人志向高远,富有文才,因远隔君恩,只能投身到荒远的边塞,其他朝臣却在宫中陪伴天子。所谓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,陈子昂对此深感不平,故有此感慨

  清人翁方纲《石洲诗话》评论陈子昂说:“唐初群雅竞奏,然尚沿六代馀波。独至陈伯玉,峍兀英奇,骨峻上。”以此诗观之,此言极善。此诗先写峡口雄峻险要,继叙险不足恃,世事往复,再叹友人遭际,转切自然,层次分明,浑然一体,而语言古朴,骨苍劲,景象雄阔,不愧为大家手笔。

陈子昂

陈子昂(约公元661~公元702),唐代文学家,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。字伯玉,汉族,梓州射洪(今属四川)人。因曾任右拾遗,后世称为陈拾遗。光宅进士,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、右拾遗。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,忧愤而死。其存诗共100多首,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《感遇》诗38首,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》7首和《登幽州台歌》。 ...

陈子昂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草,草。折宜,看好。满地生,催人老。金殿玉砌,
荒城古道。青青千里遥,怅怅三春早。每逢南北离别,
乍逐东西倾倒。一身本是山中人,聊与王孙慰怀抱。

()

圣老子元姓李。今正是遗风起。向他方求出离。明位。从坎暗清凉地。便施仁兼富义。还略叙闲中意。内无心真活计。分美。都水火须交济。

()
王慎中

芝坛敛浮景,休气郁招清。晨旭流翠葆,泰风飏华旌。

飞龙丽重霄,蕤绥在天庭。式礼纡皇步,笃恭轸圣情。

()

生当为凤友,死不作雁奴;我自名禽不可辱,莫待燕婉生胡雏!

()

镜中忽忽老侵寻,政坐文穷自陆沉。

独对西风搔短发,欲谋小隐背初心。

()

地上春色生,眼前诗彩明。手携片宝月,言是高僧名。
溪转万曲心,水流千里声。飞鸣向谁去,江鸿弟与兄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