竟有吞声别。怪连宵、风房露槛,云旗明灭。十载回肠无一语,已透中边洞彻。
却不道、催花时节。纵有鹃声啼不断,顿西楼、月黑天如铁。
曾不见,鹃之血。
百身莫赎三良穴。甚池塘、荆榛栉比,都无磨折。拚却晓风残月苦,英发雄姿休说。
况细数、灯光香热。耿耿当熊占鹊感,总星辰、昨夜明河澈。
又岂啻,牙琴辍。
贺新凉。近现代。陈衍。 竟有吞声别。怪连宵、风房露槛,云旗明灭。十载回肠无一语,已透中边洞彻。却不道、催花时节。纵有鹃声啼不断,顿西楼、月黑天如铁。曾不见,鹃之血。百身莫赎三良穴。甚池塘、荆榛栉比,都无磨折。拚却晓风残月苦,英发雄姿休说。况细数、灯光香热。耿耿当熊占鹊感,总星辰、昨夜明河澈。又岂啻,牙琴辍。
陈衍(1856~1937),近代文学家。字叔伊,号石遗老人。福建侯官(今福州市)人。清光绪八年(1882)举人。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。二十四年,在京城,为《戊戌变法榷议》十条,提倡维新。政变后,湖广总督张之洞邀往武昌,任官报局总编纂,与沈曾植相识。二十八年,应经济特科试,未中。后为学部主事、京师大学堂教习。清亡后,在南北各大学讲授,编修《福建通志》,最后寓居苏州,与章炳麟、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,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。 ...
陈衍。 陈衍(1856~1937),近代文学家。字叔伊,号石遗老人。福建侯官(今福州市)人。清光绪八年(1882)举人。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。二十四年,在京城,为《戊戌变法榷议》十条,提倡维新。政变后,湖广总督张之洞邀往武昌,任官报局总编纂,与沈曾植相识。二十八年,应经济特科试,未中。后为学部主事、京师大学堂教习。清亡后,在南北各大学讲授,编修《福建通志》,最后寓居苏州,与章炳麟、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,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。
寄别陈志鸿罢官归高凉 其一。明代。王恭。 解印行歌出将营,千军流泪共含情。邹阳书上谁称屈,王粲才高赋谩成。天连故国铜鱼远,霜落寒江白雁鸣。自愧神交惊此别,不堪离恨更沾缨。
石榴。。方广德。 涂林疏树自离离,入眼红肤总不遗。若为连珠过沈约,何来新筑伴潘尼。金房半坼珠骈落,霜叶平翻玉并欹。还记葡萄槎上种,折来那不称同时。
新作殊亭。宋代。薛季宣。 虎将夏中时,旋复怡亭址。茅茨覆采椽,朴拙亦可喜。建斗五移杓,殊亭更释子。规摹虽少华,不陋复不侈。元碑碎俗令,遗集裒空纸。纵步此山椒,金声犹属耳。旧亭苦弗称,新亭直殊美。书文两奇绝,踪迹存布指。古人久不见,今人尚殊此。能知古今意,元始本无始。
过洛社望南湖暮景三首。宋代。杨万里。 暮烟如雨雨如烟,一把珠帘隔远山。帘影渐浓山渐淡,恍然移入画屏间。
瞻峄亭次欧阳圭斋先生韵。明代。谢肃。 黄栋河西一草亭,峄山相对两峰青。云浮鲁观无今古,石刻秦文似日星。游子临流方叹逝,醉翁行路巳劳形。亦知仁者偏多寿,何必丹丘住福庭。
泪菊愁萸,向尊前诉出,伤高怀抱。红上戍楼,登临怕看残照。
目中剩影关河,任付与、尘飞烟扰。萧萧。正西风信紧,还欹茸帽。
惜秋华·庚子秋携家避地广平,重九日出郭游莲亭。十八年重到,堤柳萧瑟,大有江潭之感。用梦窗重九韵。清代。夏孙桐。 泪菊愁萸,向尊前诉出,伤高怀抱。红上戍楼,登临怕看残照。目中剩影关河,任付与、尘飞烟扰。萧萧。正西风信紧,还欹茸帽。城畔翠杨老。尽霜乾旷野,秋光偏好。念倦旅,华发变,汉南重到。无边坠叶声凄,甚处吟、庾郎园小。迟了。阵云寒、雁群都少。